Mar 27

《仁者无敌》,善莫大焉 晴

碟舞飞扬 , 15:12 , 网海拾贝 , 评论(0) , 引用(0) , 阅读(3141) , Via 本站原创 | |
    “勇者无惧,智者无惑,诚者有信,仁者无敌。”

                                                  ——《孟子》

      孟子的一句话,成就了一个英雄,演绎了一部好剧。或者是一部好剧,让人再次关注了儒家文化,关注传统道德。总之,孟子是为智者。所谓得民心者王天下,在本部剧中,展露无遗。

      剧中有几处情节令我感触极深。一为董雪君、王亚竹的为了革命的殉情;一为方为雄给凌飞的墓志铭:凌飞不死;一为老徐不顾自身安危,赴宴解救方为雄;一为沈炎夫妇做最后的决定时的对白等等,每每让我的眼睛湿润,他们的不顾一切的付出,将生的希望留给他人,为誓言、为正义的恪守与奋争,令人肃然起敬。

      一直以来,我是比较抵触这类反映战争的片子,因为多少有些夸张的造作,甚或歪曲,但是,这部作品没有怎样去着力塑造“英雄”,凸显光辉。它其中的每个人物都有特征,都有闪光之处,尤其是人物性格的刻画,入木三分,无论好人还是坏人,每个人都有变化,而且这种变化合乎情理。即使是坏人的落难,也让人动容。如李文博的归入佛门,本来一个杀人如麻的大特务,大刽子手,但当他怀抱着服毒自杀身亡的女儿时,那种撕心裂肺的痛,那种如山一样厚重的父爱,让人无法唤起对他的仇恨,只是一种怜悯之情,悠然而起。亲缘之情无法割断。也印证一句话:害人终害己。不过,李大特务头子还是苦海之边,及时回头,找到了新的海岸,并且重新登陆。这个坏人,还是有一点“仁”心,对子女的亲情,他没有完全坏死。

      相比之下,那个参议赵北欧,可是无药可救,他是不仁之人的典范代表。不但奸猾狠毒,玩弄权术,而且胆小如鼠,实属小人之流,为仁者所不齿。简直坏透了顶。这样的角色亦是给演的淋漓尽致,不过,结尾的赵参议也是凄惨啊!最终只能按照党的指示,自杀了。

      剧中人物刻画最好的是方为雄了,一个铁骨铮铮的汉子,却又柔中带刚。对凌飞的怜香惜玉,一次次地暗中相助。但英雄终究没有救了美人,美人含笑而逝,因为他人性中的“善”,女人读懂了,明白英雄一定会为正义,为她奋不顾身,甚至是“背叛”。看来,自古英雄难过美人关,冲冠一怒为红颜,女人多是胜利者了,在此剧中有两人可证:凌飞与董雪君是也。

     不过,个人认为方为雄还是穿着国民军的军装比较帅气,这是题外话。

     若说剧中得善终又颇具仁义的,应该算是“蛇胆”了,一个小特务,掩饰得不是很高明,但是最终看着所有恶势力的消亡。当然,他也忍受着多重的压力,当所有暗线都被挖出以后,只剩下他一个目标的时候,可想是怎样的艰难,既要提防身边的特务,又要做两派的勤务兵,忙得可是不可开交。再有,最难的是他还要眼睁睁看着自己的人被抓捕,被施行,被枪毙,这是一种怎样的残忍,需要一种怎样的定力。给他的评价是:人不可貌相,如雷锋所说的,做好一颗螺丝钉,“蛇胆”做到了。

       再说说剧中一号人物——老徐,不是太出彩,只是一个党的标兵,如果说“仁义”,其他人是通过事情反映出来的,是需要读而后想的,而老徐则多数是直接说出来的,或是传说的,但传说多数就有宣传的嫌疑,伪冒假劣太多了,假广告也太害人,所以,这样的手法还是少一些为好。而且,自认为从《亮剑》开始,李幼斌塑造的人物性格太雷同了,多是大嗓门式的喊叫,如果有一个、两个这样的角色,或者让人眼前一亮,可如果清一色都如此,恐怕让人觉得乏味了。当然,他将人物演绎的还不错,只是不要让人觉得是“专业户”就好了,像某些演员,出来就是一首歌,一个角色,翻来覆去的唱,颠来倒去的演,歌词都唱烂了,皇帝都给演“绝”了。还是换换好,只有常换水才常新,停滞的是死水。

      最后,简单说一下那个终了还是被“煎”了的小鱼儿——凌飞,一句话莽女。总是个人英雄主义,结果大家都看到了。革命是要动脑子的,不是蛮干。再说,剧情这样安排也不是很合理,她一个人救了所有人,怎么可能。但为了突出她的作用,她没有白白牺牲,只好让所有的老百姓从白军眼皮底下都大摇大摆地走了。但另一个作用确是很大,就是促使方为雄的策反,最终充实了红军的革命力量。这也让我想到:难道只有付诸了生命、鲜血的代价,才能让人警醒吗?或许是吧!所谓当局者迷。

      好在结局是必然的红军胜利了,方为雄总算结束了“众红之中独树一点白”的标新立异,正像书生王亚竹说得,我不是一块钢板,在这么多仁者的熏染下,钢板也会融成暖流了,所谓“知错能改,善莫大焉”,“诚者有信,仁者无敌”,仁者胜利了!

  附:我想在此说得是希望多一些仁者,信者,让这个环境和谐一点。
发表评论

昵称

网址

电邮

打开HTML 打开UBB 打开表情 隐藏 记住我 [登入]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