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页: 52/196 第一页 上页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下页 最后页 [ 显示模式: 摘要 | 列表 ]
Oct 9
(一) Lynx 简介
Lynx 是一个字符界面下的全功能的WWW浏览器。Lynx 可以运行在很多种 操作系统下,如VMS, UNIX, Windows 95,
Windows NT等,当然也包括Linux。 由于没有漂亮的图形界面,所以 Lynx 占用资源极少,而且速度很快。另外 Lynx
还是唯一能在字符终端下运行的 WWW 浏览器。
Lynx 的主页地址是:http://lynx.browser.org , 另外 http://www.cc.ukans.edu/lynx_help/Lynx_users_guide.html 是 Lynx 的用户指南。
(二) 运行 Lynx
可以以 lynx filename 和 lynx PROTOCOL://HOST/PATH/FILENAME 的形式 运行 Lynx
,其中前一种用于浏览本地文件,后一种用于浏览 Internet。 协议(PROTOCOL),可以是 http, gopher, ftp 和
wais。如:
HTTP (HyperText Transfer Protocol)
http://kuhttp.cc.ukans.edu/lynx_help/lynx_help_main.html
Gopher
gopher://gopher.micro.umn.edu/11/
FTP (File Transfer Protocol)
ftp://ftp2.cc.ukans.edu/pub/lynx/README
WAIS (Wide Area Information Service protocol)
wais://cnidr.org/directory-of-servers
如果不带任何参数运行 Lynx,则 Lynx 会先寻找一个叫 WWW_HOME 的环境变量,如果找到的话,就会连接 WWW_HOME 指定的 URL。 WWW_HOME 变量的设置方法是,在bsh 和 ksh下:
export WWW_HOME=http://www.w3.org/default.html
csh 下:
setenv WWW_HOME http://www.w3.org/default.html
如果 WWW_HOME 变量未指定的话,Lynx 则连接它的主页:http://lynx.browser.org/
(三) Lynx 的键盘命令
移动命令:
下方向键:页面上的下一个链接(用高亮度显示)。
上方向键:页面上的前一个链接(用高亮度显示)。
回车和右方向键:
跳转到链接指向的地址。
左方向键:回到上一个页面。
滚动命令:
+,Page-Down,Space,Ctrl+f:
向下翻页。
-,Page-Up,b,Ctrl+b:
向上翻页。
Ctrl+a: 移动到当前页的最前面。
Ctrl+e: 移动到当前页的最后面。
Ctrl+n: 向下翻两行。
Ctrl+p: 往回翻两行。
): 向下翻半页。
(: 往回翻半页。
#: 回到当前页的 Toolbar 或 Banner。
文件操作命令:
c: 建立一个新文件。
d: 下载选中的文件。
E: 编辑选中的文件。
f: 为当前文件显示一个选项菜单。
m: 修改选中文件的名字或位置。
r: 删除选中的文件。
t: Tag highlighted file。
u: 上载一个文件到当前目录。
其他命令:
?,h: 帮助。
a: 把当前链接加入到一个书签文件里。
c: 向页面的拥有者发送意见或建议。
d: 下载当前链接。
e: 编辑当前文件。
g: 跳转到一个用户指定的URL或文件。
G: 编辑当前页的URL,并跳转到这个URL。
i: 显示文档索引。
j: 执行预先定义的“短”命令。
k: 显示键盘命令列表。
l: 列出当前页上所有链接的地址。
m: 回到首页。
o: 设置选项。
p: 把当前页输出到文件,e-mail,打印机或其他地方。
q: 退出。
/: 在当前页内查找字符串。
s: 在外部搜索输入的字符串。
n: 搜索下一个。
v: 查看一个书签文件。
V: 跳转到访问过的地址。
x: 不使用缓存。
z: 停止当前传输。
[backspace]:
跳转到历史页(同 V 命令)。
=: 显示当前页的信息。
: 查看当前页的源代码。
!: 回到shell提示符下。
_: 清除当前任务的所有授权信息。
*: 图形链接模式的切换开关。
@: 8位传输模式或CJK模式的切换开关。
[: pseudo_inlines 模式的切换开关。
]: 为当前页或当前链接发送一个“HEAD”请求。
Ctrl+r: 重新装如当前页并且刷新屏幕。
Ctrl+w: 刷新屏幕。
Ctrl+u: 删除输入的行。
Ctrl+g: 取消输入或者传送。
Ctrl+t: 跟踪模式的切换开关。
;: 看 Lynx 对当前任务的跟踪记录。
Ctrl+k: 调用 Cookie Jar 页。
数字键: 到后面的第 n 个链接。
Tags: ,
Sep 28
Tags: ,
Sep 22
中国的节日都是从对气候体悟中慢慢发展的,增加了许多人文内涵,光是对气物的感悟还不够,中国人很重视人文,非要在这些感悟中加进人文内涵,对月亮的体悟逐渐加进人文内涵有两方面:

一方面是就着月亮想象、添加了许多人文故事,我们过去讲的端午节也是,端午中加进了很多人文的故事,像是屈原的故事、伍子胥的故事;寒食节也加进了许多故事。趋势就是要把对物候、气候的体悟和人文故事融合在一起。

对于月亮增加的人文故事,最有名的像是嫦娥奔月,吴刚伐桂,玉兔捣药。嫦娥奔月是最典型的人们关于月亮的想象,这个故事在中国很早就流传了,几千年前。我们古代有一个后羿,射日的英雄,古代时天上有十个太阳,晒得人间草木都枯黄了,怎么办呢?这时有一个后羿出来了,他把天上十个太阳中九个都射掉了,剩下一个,这样人间的气候就变好了,太阳就适度了。

后羿射日是中国古代神话传说,这个传说影响很深远,最近我们做了一个动漫片,叫《后羿射日》,在美国一个世界级动漫大赛里得了银奖,表现了东方人从古到今的一种神韵。

后羿与嫦娥有什么关系呢?后羿的妻子是嫦娥,后羿射日成了英雄,西王母就给了后羿一种药,这种药如果吃两颗,就可以长生不老,吃一颗又会怎么样呢?嫦娥是他的爱妻,有一天后羿把药交给了嫦娥,八月十五这一天后羿不在家,他有一个徒弟,这是一个小人,他趁后羿不在家威逼嫦娥把长生不老药交给他,嫦娥不愿意把仙丹妙药交给这种小人,就匆忙之中把药放进了自己嘴里吞下去了。嫦娥吞下这颗药以后觉得身体轻飘飘的,身不由己地飞升了起来,一直飞升到月亮上,这就是“嫦娥奔月”。

人们传说,这位非常美丽的女子嫦娥奔上了月亮,后羿回来后发现妻子奔到月亮上去了,他思念妻子,就在自己家门口设了公案思念她,其他人也都思念嫦娥,就在八月十五这一天举行纪念嫦娥的仪式。后世一年年地传了下来,就成了八月十五的节日。

这是一种很美丽的民间神话传说,这个传说反映了中国古代人民飞天的梦想,想要登月,想要飞升。所以你看,前苏联在放第一颗登月卫星时发表的首次登月文告里说到人类登月的幻想中就提到了中国嫦娥奔月的(故事),人们就在接近这种梦想,我们中国登月的第一个卫星就叫“嫦娥一号”,也是以嫦娥奔月(的故事)命名这颗星的。

中国人在那么远古的时代就有着嫦娥奔月的理想,当然,这是一种梦想,这种美好的梦想鼓舞着人类不断地探索宇宙、探索月球,去接近自己的理想、实现自己的理想。

嫦娥在月宫里是一个美好的女性形象,有没有男性呢?后来又加上了吴刚伐桂,吴刚在修仙的过程中犯了错,被罚到月亮上砍伐月亮上的一棵桂树,什么时候把桂树砍倒,他受到的刑罚就结束了,但这棵桂树是一棵神树,吴刚砍一斧头下去它马上就愈合,所以吴刚什么时候都不可能把桂树砍倒,他受到的惩罚是无限期的。所以吴刚在月亮里伐桂,成为了月宫一景。毛泽东的词里不是说嘛“借问吴刚何所有,吴刚捧出桂花酒”,月亮里有桂树,所以捧出了桂花酒,“寂寞嫦娥舒广袖,万里长空且为忠魂舞”,毛泽东的词里也写了桂花、吴刚、嫦娥,嫦娥为着人间的英雄舒广袖跳舞,这都是中国文化,中国人对月亮有着很美丽的想象。中国人还想象月亮里有一个玉兔在捣药,嫦娥不是吃了长生不老药吗?月亮里有仙丹,吴刚也是学仙的,所以有一只玉兔在捣长生不老的仙药。

这些美丽的想象就产生了很多艺术品,北京过去很流行“兔儿爷”,人们想象月亮中间有一只玉兔在捣药,所以有了兔儿爷这样一种艺术品作为中秋节的标志,一种吉祥物。

对月亮产生了许多人文故事,这是一方面。更重要的是,对于月亮,我们有许多人伦的文化心理,刚才我提到了,最重要的就是团圆,天上的月圆,地上的人团圆,由“圆”而产生了一种联想。刚才我说,中国人对月亮积淀了一种很深厚的民族文化心理,同样地对圆,中国人也有自己特殊的民族文化心理,是国外其他民族所没有的心理,“圆”在中国人的心里有一种特殊含义,圆是什么?在中国古代的观念里,天是圆的,圆是圆满的,天造地设,圆是没有片却,没有缺口的,完整无缺,圆是一种圆满,无懈可击。

当天上月亮圆满之时,中国人完全是一种天人合一的宇宙观,人是大自然中的一部分,是大自然的产儿,人与天是对应的、和谐的,天人合一,天上月圆,人间也应该团圆,应该很圆满。

团圆在中国人的文化心理中是非常重要的,夫妻团圆,母女团圆,父子团圆,骨肉团圆,团圆在中国人的幸福指数中是占了很大比重的,幸福首先就是团圆,团圆是一种群体意识,中国人历来的观念(中),群体意识、整体观念是非常强的,团圆就是一种表现,如果是我个人,就没有什么团圆的问题,团圆是一种群体,我跟妻子、子女、父母、家人、周围的人、同学、朋友,他们是一个群体,只有群体才有团圆,如果是单个人,就没有什么团圆不团圆的问题。

(这是)中国人的群体意识,他祈愿的、希望见到的生活状态是团圆,不是我一个人好,而是我周围的人都好。团圆成了中华民族所追求的一种生活情调,一种生活真趣,一种人生的真谛,团圆成了中国人一种生命的情调,提到了生命的高度。

中国人由家到国,国家,国家,国就是放大了的家,家国的团圆叫金瓯无缺,国家就像一个金欧那样,没有缺,如果国家领土被人家占领了,那就是金欧破缺,国家领土完整,就是金瓯无缺,金瓯无缺是一种理想状态,是家国的统一,人民的大团结。

不要小看团结意识,它是中华民族凝聚力的一种精神元素。为什么我们过去老是讨论中华民族为什么没有分裂,中国文化没有断裂?中华民族这几千年的延续(为什么)没有分裂,凝聚力那么强?团圆就是民族精神凝聚力的一个元素,不是全部,而是里面的一个精神元素,爱家爱国的一种深沉心理结构,这种心理结构有利于爱家爱国。在今天也可以成为我们建设和谐社会的精神资源。

所以团圆意识和绝对个人的观念是不一样的,团圆意识作为一种精神结构、一种精神元素,它对国家、民族的发展,对国家的统一、民族的凝聚和和谐社会建设都是有利的,所以今天我们讲中秋节,讲到月圆、人圆、团圆这样一种精神元素时,要给这种团圆意识(以)高度评价,这不是可有可无,微不足道的一种精神,而是一种非常宝贵的精神财富。

中国人从对月亮的感悟到对人间团圆的感悟、祈愿就形成了中秋节的文化传统,成为了中秋节的精神内涵、文化内涵,这种文化内涵是渗透在中秋节中间的,我们今天过中秋节的时候应该把这种文化内涵发扬光大,是我们民族的文化心理,对这种文化心理要去很好地领会、体察,然后才能发扬光大。


过去有些人看不起自己的民族传统节日,认为这是落后的、保守的、固步自封的,根本就不是,这种文化心理应该足以引起中华儿女的自豪,为什么我们说走到哪里我们都是中国人,都有一颗中国心?中国心看起来很抽象,实际上一点也不抽象,它是由一点点的文化心理凝聚起来、汇聚起来的。你看中国人对月亮的文化心理,对人、对团圆的祈愿,对团圆的文化心理,都是我们中华民族文化心理的一个组成部分,都是由这些文化心理积累起来成为一种中华民族的民族性格,民族性格不是抽象的,就是由点点滴滴的文化心理积聚而形成的民族性格,我们说要弘扬、培育民族精神,民族精神在哪里?就是由这点点滴滴的文化心理积聚起来的。
Tags:
Sep 22
一提起中秋节,大家都会联想到月亮。确实,如果说七夕节联想到牛郎织女星,是一个星节,那么中秋节就是中秋月,想到月亮,是月节。

我们远古的先民白天看到太阳,夜晚就看着月亮,月光投泻在大地上,看到月出月落、月圆月缺,是什么力量支配着它呢?很神秘,它影响着人类的命运,所以对月亮、月光产生了一种崇拜,叫“月亮崇拜”,祭月、拜月。

拜月仪式在周朝,3000年前就有了,后世的帝王都要祭月、拜月,北京的月坛就是明清时代帝王祭月、拜月的场所。

随着人类文明的发展,对月亮敬畏、崇拜的心理逐渐淡化了,而不断发展为一种对月亮的欣赏。赏月、玩月,这样一种欣赏的态度。唐代时赏月、玩月已经发展得很兴盛了,唐代诗歌很多都是描绘月光、月亮、欣赏月亮、玩月亮的。

唐代欣赏月亮时人们发现,八月十五是月亮又大又圆又亮的时候,“十二度圆皆好看,最团圆夜是中秋”,“月到中秋分外明”,它确实有气象学上的依据,八月中秋这时天清气爽,空气湿度比较低,云也比较少,所以八月十五的圆月是最亮最大的,人们在八月十五赏月,唐代时就很发达了。

再加上八月十五时是秋收,就像人们说的,“中添一轮月,秋野万里象”,秋收的喜悦,这时大家的心情格外好,所以八月十五成了一个很大的节日,中秋节。

中秋节赏月、玩月形成了中国人喜爱山水、喜爱自然的突出表现,人们在赏月过程中逐渐发现登高、临水是最佳赏月的地方,“登高人近月”,登上山,人好象靠近了月亮,而临水月近人,所谓“江清月近人”,临水时月亮和人特别靠近,好象用手就能捞到月亮一样,传说中诗人李白不就是因为捞月而溺水的嘛。所以,登高赏月、临水赏月,成为了大家最高兴的一种愉悦身心、接近自然、欣赏月亮的最好环境。

中华儿女对月有一种特有的文化心理,月亮对中华民族的文化心理逐渐成为了一种积淀,成为了一种民族心理,而中国人写月亮的诗特别多,唐代大诗人李白就是最突出的一个人,李白写月亮的诗非常多,妇孺皆知,小孩都能背的《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把儿童带进了月光的世界,而且把儿童带进了由月光思念故乡、思念亲人的境界里,把中国儿童对月亮的亲近感、对故乡的热爱连接在了一块儿,造成了中国儿童从小就养成了一种特有的(对)月亮的感觉,对月的文化心理,这种文化心理一直把儿童带进月亮的世界里,带进一个如梦如幻的儿童心理世界中。

月亮就像一只温柔的手,月光是清淡的,就像一只温柔的手牵引着中国的儿童,跟随着嫦娥姐姐走进月宫游览。

月亮是朦胧的,月朦胧鸟朦胧,有一种朦胧的美,月光带着我们的童年时期,把整个童年时期引进了一种如梦如幻诗一般的境界,伴随着童年的成长。深深积淀成为一种中华民族特有的文化心理。

我们很多学者和外国朋友接触时会问他们,你看到月亮有什么特殊感觉?他们很茫然,说不出来。但中华儿女不管走到千里之外(还是)万里之外,飘洋过海(不管)走到哪里,对着月光都有一种共同的中华民族的文化心理,都会联想到故乡、亲人,这种文化心理是中华民族所特有的。

李白的诗《静夜思》是从儿童开始大家就接触的,李白写了各个层次、各个年龄段、各种不同意境的诗歌,大家很熟悉的《月下独酌》,“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一个人在花间喝酒,没有相亲近的人。这时怎么办呢?天上有月亮,他就“举杯邀明月”,举杯跟明月对饮,“对饮成三人”,月亮、自己、地上的影子,成了三个人共饮。“我歌月徘徊”,“我”在歌唱的时候月亮也在摇晃、徘徊,“我舞影凌乱”,我在边喝边舞时,月光所照射的影子也在那里晃动。

花间独酌,本来是独酌,一个人在那里喝酒,结果成为了三个人,月亮成了自己最亲近的朋友伴随着他喝酒,伴随着他歌唱,伴随着他舞蹈,诗人把自己融进了月光中,融进了月亮里,共融,是这样一种亲近的关系。

李白还有《把酒问月》“人攀明月不可得,月行却与人相随”,我要去攀明月,太高了攀不到,但月亮走的时候却跟我相随,我走到哪儿它跟到哪儿。“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当今的人见不到古代的月,但今天照着我的月亮曾经照古人,照着几百几千年前的古人,这就把人跟月的关系提升到了一种哲理的高度。大自然是长久的、永恒的,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问天、问月,对着月亮产生了许多哲理思考,对人生的思考、对大自然的思考,把对月的感悟提升到了一种哲理的高度,这是李白写月。

宋代大词人、大师人苏东坡写月大家都很熟悉,“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他继承了李白的传统,也是问月,问月也问出人生哲理来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人生总有一些悲欢离合,也有一些不尽如人意的事情,这不稀罕,就像月亮,月亮也有阴晴圆缺的时候,任何时候都圆满是不可能的,终有坎坎坷坷,悲欢离合的时候,此事古难全,这是规律,不可能没有。关键在于哪里呢?“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希望我所思念的人和我一样健康长久,我们在千里之外可以共同欣赏月亮,“千里共婵娟”,共同欣赏美好的月亮,共渡美好的生活,这就是对月亮阴晴圆缺和人间悲欢离合联系起来的一种哲理思考。结论是什么呢?要留在人间,在人间要怎么样呢?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把对月亮的感悟和人生的哲理笼统了起来,提升到了这样的高度。

所以中国人跟月亮的文化心理,这种感受,一代代的积累、积淀成一种民族文化心理,我们看到的月亮不光是没有生命的圆月,在中国人的心中,月亮是有生命的,浸透了中国人的思想感情,而且让中国人感悟到了许多人生哲理。所以中国人对月亮的想象是非常丰富的。

借助这种深厚民族文化的积淀,在中秋节到来之时我们可以广泛开展赏月游,中国人把山水之好,(对)月亮的欣赏都当做一种人生的调节,人生精神生活的一种调节,爱好山水,这是中国历代雅士文人的共同爱好,(可以)调节身心。


我们现代人喜欢旅游,把旅游和赏月结合起来就可以开展赏月的文化产业。我们历来有很多赏月盛景,西湖的平湖秋月,三坛映月,北京的芦沟晓月,芦沟桥上有一个碑我记得好象是乾隆题的,“芦沟晓月”,前段时间芦沟桥底下没水了,芦沟晓月看不到原来的景致了,但现在我听到北京已经有规划了,要把芦沟桥复原好,芦沟桥的水和石狮子都要修复好,所以将来芦沟晓月的景致又会出现,我们在中秋之夜还可以到芦沟桥欣赏芦沟晓月的盛景。

我们对看月亮的盛景修复重建,还开辟赏月专线,把这种民族传统恢复起来、复兴起来,是一条很好地开展民族文化的途径。

中国人对月亮有很多想象,必然会反射到对人间的许多想象上来,“今人不见古时月”,但“古月依旧照今人”,这个月亮是古代就有的,今天还依旧照着今天的人,所以月光是永恒的,中秋节也是永恒的。借助对月光、月亮的想象,中国人对人间也有了许多祈愿,天上月圆,地上人团圆。“花好月圆人团圆”,对着月亮,人们产生了一种人间团圆的祈愿。
Tags:
Sep 18
        人之所以会心累,就是常常徘徊在坚持和放弃之间,举棋不定。生活中总会有一些值得我们记忆的东西,也有一些必须要放弃的东西。放弃与坚持,是每个人面对人生问题的一种态度。勇于放弃是一种大气,敢于坚持何尝不是一种勇气,孰是孰非,谁能说的清道的明呢?如果我们能懂得取舍,能做到坚持该坚持的,放弃该放弃的,那该有多好。

        别让自己心累,应该学着想开,看淡,学着不强求,学着深藏,适时放松自己,寻找宣泄,给疲惫的心灵解解压。

        人之所以会烦恼,就是记性太好。该记的,不该记的都会留在记忆里。而我们又时常记住了应该忘掉的事情,忘掉了应该记住的事情。为什么有人说傻瓜可爱、可笑,因为他忘记了人们对他的嘲笑与冷漠,忘记了人世间的恩恩怨怨,忘记了世俗的功名利禄,忘记了这个世界的一切,所以他活在自己的世界里随心所欲地快乐着,傻傻的笑着。

        所以人们宁愿让自己不快乐,也不愿意去做傻瓜。如果可以记住应该记住的,忘记应该忘记的。或者是忘掉从前,把每天都能当成一个新的开始,那该有多好。可是,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却是那么的难。

        人之所以会痛苦,就是追求的太多。人生在世,不可能事事顺心,不要常常觉得自己很不幸,其实世界上比我们痛苦的人还要多。明知道有些理想永远无法实现,有些问题永远没有答案,有些故事永远没有结局,有些人永远只是熟悉的陌生人,可还是会在苦苦地追求着,等待着,幻想着。

        其实痛苦并不是别人带给你的,而你自己的修养不够,没有一定的承受能力。你硬要把单纯的事情看得很严重,把简单的东西想的太复杂,那样子你会很痛苦。学会放下,放下一些所谓的思想包袱,坦然面对一切,让一切顺其自然,这样你才会让自己轻松自在。

        人之所以不快乐,就是计较的太多。不是我们拥有的太少,而是我们计较的太多。不要看到别人过得幸福,自己就有种失落和压抑感。其实你只看到了别人的表面现象,或许他过的还不如你快乐。人的欲望是无止尽的,人人都在追求高品质的生活,人人都想得到自己想要的东西,人人都在为了自己的目标,整天里忙碌着,奋斗着,得到了,开心一时,得不到,痛苦一世。

        世界上没有完美无缺的东西,不完美其实才是一种美,只有在不断的争取,不断的承受失败与挫折时,才能发现快乐。

        人之所以不知足,就是有着太多的虚荣心。俗话说知足者常乐,但又有几个人能达到这样的境界。人不是因为拥有的东西太少,而是想要的东西太多。大千世界无奇不有,有着太多太多的诱惑,我们不可能不动心,不可能不奢望,不可能不幻想。

        面对着诸多的诱惑,有多少人能把握好自己,又有多少人不会因此而迷失自己?但话又说回来,有了知足心,哪会有上进心?时代在发展,生活在继续,我们需要不断地去努力,去追求,如果只满足于现状,一味地沉浸在自己的知足里,那还有什么远大的理想和追求了?

        人之所以不幸福,就是没有知足心。每个人对幸福的感觉和要求都不相同,一个容易满足、懂得知足的人才更容易得到幸福。曾经看到过这样一句话:“幸福就如一座金字塔,是有很多层次的,越往上幸福越少,得到幸福相对就越难。越是在底层越是容易感到幸福;越是从底层跨越的层次多,其幸福感就越强烈。”幸福其实就是一种期盼,是一种心灵的感受。只要我们用心去发现,用心去感受,你就会发现幸福其实就在我们身边,只是这样的幸福常常被我们忽略。

        人之所以活的累,就是想的太多。身体累不可怕,可怕的就是心累。心累就会影响心情,会扭曲心灵,会危及身心健康。其实每个人都有被他人所牵累,被自己所负累的时候,只不过有些人会及时地调整,而有些人却深陷其中不得其乐。在这个充满竞争压力的社会里,生活有太多的难题和烦恼,要活得一点不累也不现实。

        不同时代的人有着不同的精神状态,以前,我们的物质生活很贫穷,但精神状态却很好;如今,我们的物质生活提高了,可精神生活却匮乏了。不要逢事就是喜欢钻牛角尖,让自己背负着沉重的思想包袱,把事情考虑得太周全,这就造成了我们活的累。

        为了寻找幸福,我们会许下一些诺言。可当真正去做的时候,却发现有些诺言是虚伪的谎言。但细想一下,就是这些虚伪而善良的谎言让我们对幸福充满了希望和信心。其实承诺并没有什么,不见了也不算什么,所有的一切自有它的归宿。

        幸福是自己的感觉,需要自己细细去体会。幸福的距离,有时近,有时远,以为就在咫尺,转眼却还在天涯。平静的生活就像一杯白开水,喝起来淡而无味,却不知道正是它的纯净无暇才让我们的生命幸福,懂得生活的人才会在平淡中品出甘甜和幸福。

        幸福就是这样的飘渺不定却也真实的存在着。对幸福开始渐渐的有所感悟,看看身边的人,有幸福的笑容,也有落寞的情绪。再看看自己,还不是如此,有开心的时候,也有落寞的时候。人生数载,面临着许多考验,也会有很多的得到和失去,也有许多的成功和失败。

        人,永远是矛盾的主体,经常处在犹豫和憧憬的困惑中,夹在世俗的单行道上,走不远,也回不去。人,真的是一个难以琢磨的生灵,最了解自己的永远只有自己。

        生活不可能一帆风顺,开心是过一天,烦恼还是过一天,那为何不让自己开开心心地过呢。
Tags: ,
分页: 52/196 第一页 上页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下页 最后页 [ 显示模式: 摘要 | 列表 ]